Nature:罕见基因突变大幅增加多动症风险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1-13 15:40
研究团队通过对 8895 名 ADHD 患者和 53780 名对照个体的外显子测序数据中罕见编码区突变的分析,鉴定出三个与 ADHD 密切相关的基因——MAP1A、ANO8 和 ANK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发病机制具有显著遗传基础。该疾病影响约 5% 的儿童及 2.5% 的成年人,并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尽管已发现多个常见遗传突变与 ADHD 相关,但罕见遗传突变在 ADHD 中的作用机制大多未知。
2025 年 11 月 12 日,丹麦奥胡斯大学 Anders D. Børglum 团队(Duan Jinjie 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Rare genetic variants confer a high risk of ADHD and implicate neuronal biology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对 8895 名 ADHD 患者和 53780 名对照个体的外显子测序数据中罕见编码区突变的分析,鉴定出三个与 ADHD 密切相关的基因——MAP1A、ANO8 和 ANK2。
这三个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呈现以下特征——富集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罕见突变风险基因,以及参与细胞骨架组织、突触功能及 RNA 加工的基因。
与罕见突变风险关联度最高的相关基因在产前和产后的大脑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包括 GABA 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内的几种神经元细胞类型中均表现出表达量增加。在患有 ADHD 的人群中,有害突变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较低的教育水平相关,在一组患有 ADHD 的成年人(n = 962)样本中,每出现一个罕见有害突变,其智商(IQ)就会降低 2.25 分。
患有 ADHD 和智力障碍的个体,总体上罕见突变的负担增加,而其他精神疾病共病仅在与这些共病相关的特定基因集中罕见突变的负担增加。
这些发现表明,ADHD 中的精神疾病共病主要是由特定基因中的罕见突变积累所驱动,而非全基因组约束性基因的广泛负荷。这为针对 ADHD 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